首頁 ﹥ 關注焦點 > 易經的智慧 > 西方文明的碰撞與激盪
西方文明的碰撞與激盪
《易經》曾於十七世紀,由耶穌會的傳教士引介到歐美國家。我們現代人離不開的電腦等數位產品,基本上是運用二進位系統作運算的。而這套二進位制正是由德意志的哲學家、數學家萊布尼茲(Gottfried Wilhelm Leibnitz)於1679年所設計;他曾在1703年發表的文章中,特別提及二進位制和易經的淵源《論只使用符號0和1的二進位算術,兼論其用途與效能,及它所賦予伏羲古老圖形和數字的意義》。並曾斷言:「二進位乃是世界最完美的邏輯語言」;他最著名的手稿標題就是:「1與0,一切數字的神奇所在。」
愛因斯坦(Albert Einstein)曾於1909年提出,描述光的物理行為時,必須將波動性與粒子性都納入考量。1927年9月,波爾(Niels Bohr)(量子力學之父)在義大利正式提出「對立互補原理」;闡明基於不同的實驗框架,事物將會表現出像波粒二象性如此明顯對立的雙重性質。儘管這個立論後來為量子力學的概念貢獻良多,但在當時卻引起了廣泛的爭論。據說愛因斯坦還與波爾就這些觀點進行了曠日持久的論爭,直到愛因斯坦去世。隨著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波爾回到哥本哈根,並當選為丹麥皇家科學院院長。1947年為表彰波爾為科學所作的貢獻,丹麥國王授予大象勳章;通常這勳章只有王室成員和國家元首能獲此殊榮。為此波爾特地設計了自己的族徽紋章。並於紋章中附有太極圖以及格言「對立即互補」(拉丁語:contraria sunt complementa)。看來,波爾也深深著迷於來自東方神秘的陰陽相生相剋理論(圖五)。
當觸及《易經》之後,西方文明從二進位制、波粒二象性、相對論、量子力學、辯證法(德國哲學家Hegel在自傳中承認他的正反合辯證邏輯定律來自《易經》的啟發)、星座、宇宙生成、甚至遺傳密碼子,(從文王後天八卦排列之卦序可連成雙螺旋狀),都有易經的意象融入其間。而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榮格(Jung)一生更是對《易經》讚譽不絕,自承他的某些觀點源自東方思想的啟蒙,最明顯的例子就屬「共時性原理(synchronicity)」預知夢之於《易經》的卜卦。每每只要論及陰陽、或探討意識與性空,就會蔚成一股風潮,普世盡皆驚駭於《易經》對近代科學文明發展所造成難以言喻的影響(圖六)。
圖五 波爾(量子力學之父)著迷東方神秘的陰陽理論,獲大象勳章時,
特地設計附有太極圖以及格言「對立即互補」的專用紋章。 (照片源自 維基百科)
圖六 後天八卦則從地球角度描述宇宙,中間太極數字為五,卦序可連成雙螺旋,
曾被穿鑿附會與遺傳密碼子相關,可見《易經》之意象,對近代科學發展影響之深廣。
有興趣的朋友,可以到本站推薦商品欄目關注「平哥聊八卦」!